新闻动态

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详细内容

知识分享:应知的仪器校准问题

1、标准文件中关于校准周期如何解释

CNAS-CL01:2018中7.8.4.3校准证书或校准标签不应包含校准周期的建议,除非已与客户达成协议。

明确规定校准实验室不能给出校准周期的建议。校准周期由实验室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,本着科学、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。期间需安排期间核查,如果发现不稳定情况,就需重新校准。

2、校准周期不合理会怎样?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是否合理,取决于校准合格率,也取决于仪器的历史校准记录,可将其作为最基本的依据。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或是操作环境的变化,或者是测量仪器使用方式和条件的变化,可能导致仪器失准。因此,当测量仪器的一个校准周期过后,就该立即校准。另外,在有效校准期内,也应不定期抽查仪器偏离的状态。根据上述信息对校准周期做适当调整,适当延长或缩短校准周期。

3、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

确定校准周期必须遵循两条对立的基本原则:

一是在这个周期内测量仪器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最小;

二是经济合理,使校准费用尽可能最少。为了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最佳值,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,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,经分析研究后确定。

4、必须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吗?

用户的使用情况是千差万别的,若不加区别的一律机械的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,很难保证所有的测量仪器在校准周期内都是合格的。因此,必须按照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校准周期。但是,由于实际情况相当复杂,要绝对正确确定校准周期,是难以办到的,只能要求大体上正确、合理,使实际情况更加完善、科学,更加经济合理。

盲目的缩短校准周期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,对测量仪器的寿命、准确度及生产和人力也将带来不利影响。而单纯由于资金缺乏或人员不够而延长校准周期将是十分危险的,可能由于使用不准确的测量仪器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严重的后果。

5、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?

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:

使用的频繁程度使用频繁的测量仪器,容易使其计量性能降低,故可以缩短校准周期来解决。当然,提高测量仪器所用的原材料性质、制造工艺和使用寿命也是重要的手段。

测量准确度的要要求准确度高的单位,可适当缩短校准周期。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,需要什么准确度等级,就选择什么等级。该高就高,该低就低,不盲目追求高准确度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;但精度过低,满足不了使用要求,给工作带来损失,也是不可取的。

使用单位的维护保养能力如果单位的维护保养比较好,则适当缩短校准周期;反之,则长一些。

测量仪器的性能特别是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水平。即使同类型的测量仪器,稳定性、可靠性差的,校准周期应短一些。

关系产品质量的大小程度:对产品质量关系较大的,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测量仪器,其校准周期则相对短一些;反之,则长一些。

科学地确定校准周期的方法:

统计法:根据测量仪器的结构、预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相似情况,将测量仪器初步分组,然后根据一般的常规知识初步确定各组仪器的校准周期。对每一组测量仪器,统计在规定周期内超差或其他不合格的数目,计算在给定的周期内,这些仪器与该组合格仪器总数之比。在确定不合格测量仪器时,应排除明显损坏或由用户因可疑或缺陷而返回的仪器。如果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高,应缩短校准周期。

如果证明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低,则延长校准周期可能是经济合理的。如果发现某一分组的仪器(或某一厂家制造的或某一型号)不能和组内其他仪器一样工作时,应将该组划为具有不同周期的其他组。

小时时间法:这种方法是确认校准周期以实际工作的小时数表示。可以将测量仪器与计时指示器相连,当指示器达到规定值时,将该仪器送回校准。这种方法在理论上的主要优点是,进行确认的仪器数目和确认费用与使用的时间成正比,此外可自动核对仪器的使用时间。例如我们使用某公司的示波器,不用连接计时器,可以直接在示波器上查到连续使用了多长时间,很方便管理。但是,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有下列缺点:

(1)当测量仪器在储存、搬运或其他情况发生漂移或损坏时,则不应使用本方法;

(2)提供和安装合适的计时器,起点费用高,而且由于可能受到使用者干扰而需要在监督下进行,又增加了费用。

比较法:当每台测量仪器按规定的的校准周期进行校准,将校准数据和前几次的校准数据相比,如果连续几个周期的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,则可以延长它的校准周期;如果发现超出允许的范围,则应缩短该仪器的校准周期。

图表法:测量仪器在每次校准中,选择有代表性的同一校准点,将它们的校准结果按时间描点,画成曲线,根据这些曲线计算出该仪器一个或几个校准周期内的有效漂移量,从这些图表的数据中,可推算出最佳的校准周期。

6、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规定吗?

一般设备校准后证书上都会推荐一年一校准,有人说一些设备事完全不用每年都校准的。设备的校准周期可以自己规定吗?如果按自己规定的周期校准的话评审组认可吗?

最好是自己规定校准周期,因为校准周期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相关的。校准周期可以自己确定,但同时还要参照国内的计量法要求(如果你们申请的是CNAS认可)。其实在标准ISO/IEC 17025中明确指明,校准证书不应该包含校准间隔的建议,但是如果与客户有协议,或被法律明确规定的除外。

所以,可以调整设备校准周期,但前提是你们必须给出调整后的合理依据,否则,审核时仍然不会被接受。

7、校准的问题应该问仪器设备公司吗?

校准公司不了解设备的使用频率、保养情况、使用环境等因素,他给你定的校准周期相对不合理,比如一把钢尺,保管得很好,一年就用两三次;另一把钢尺,随便放工作台上,一天8个小时都在用;校准公司给的校准周期肯定都是1年1次,这样对第一把尺子校准周期太短了,对第二把尺子校准周期又太长,三五个月可能就失准了。仅对于企业实验室,第三方实验室因为要通过资质认定,要求不一样,可能很多设备都需要检定。

8、校准周期和期间核查的联系?

国家有规定在校准周期内,设备维修、跟关键换零部件、仪器迁移等要重新校准,在校准周期内还要进行设备的期间核查,来保证设备的稳态和准确性。如果设备,这里指的是设备而不是尺子、圆规等,自己定义校准周期则要小于国家规定的周期。

实验室可以根据仪器特点,使用频率等等特性,自定义校准周期,只要保证设备处于正确使用状态,能达到预期使用即可。通常需要提供期间核查等措施,来证明仪器处于良好状态。但校准周期也不是越长越好,因为时间越长,不确定度性越大。

9、实验室哪些器具需要强制检定?哪些需要校准?

校准是自愿的民事行为,检定是强制的法律行为,可以这样认为:除了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外,其他的都可以适用校准。强制检定必须满同时足下列两个条件:

1、器具是于贸易结算、安全防护、医疗卫生、环境监测(未来可能增加:法定评价、公正计量);

2、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》所列61种的强制检定表的范围内。

校准和检定的区别:

项目

校准

检定

目的

自行确定监视及测量装置量值是否准确。属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,评定示值误差

对计量特性进行强制性的全面评定。属量值统一,检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。属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

对象

除强制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装置

国家强制检定:计量基准器;计量标准器;用于贸易结算、安全防护、医疗卫生、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七类

依据

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,可采用国家统一规定,也可由组织自己制定

由国家授权的计量部门统一制定的检定规程

性质

不具有强制性,属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

具有强制性,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

周期

由组织根据使用需要,自行确定,可以定期、不定期或使用前进行

按我国法律规定的强制检定周期实施

方式

可以自校、外校或自校与外校结合

只能在规定的检定部门或经法定授权具备资格的组织进行

内容

评定示值误差

对计量特性进行全面评定,包括评定量值误差

结论

不判定是否合格,只评定示值误差。发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

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,给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。发给检定合格证书

法律效力

校准结论属没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

检定结论属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,作为计量器具或测量装置检定的法律依据

 


联系热线:13673182013

公司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石铜路588号恒信国际产业园A区3排5栋四层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Copyright @ 2021 中博(河北)检测技术有限公司

客服中心
联系方式
0311-89179199
关注中博
技术支持: 理道云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