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分类与编号
1. 有证标准物质/标准样品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(CRM):采用计量学上有效程序测定的一种或多种规定特的,并附有证书提供规定特性值及其不确定度和计量溯源性的陈述。制造商须获得ISO GUIDE 34认证或由国家计量或标准机构认可(NIST,IRMM,中国计量院等各国计量院的标准物质属于该类),以及各国厂商按照GUIDE 34导则生产的标准物质。
2.标准物质/标准样品 (RM):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,用以校准测量仪器、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。
标准样品:标准样品的编号为GSB,分为10类如下,各类的编号与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的编号一致。
综合类标准样品 GSB A
农林类标准样品 GSB B
矿业类标准样品 GSB D
化工类标准样品 GSB G
冶金类标准样品 GSB H
仪器类标准样品 GSB N
建材类标准样品 GSB Q
纺织类标准样品 GSB W
食品类标准样品 GSB X
环保类标准样品 GSB Z 或GSB 07
标准物质: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标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。
二、管理机构
1、标准样品
标准样品管理机构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(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审查,由标准司批准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。)
2、标准物质
标准物质管理机构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(全国标准物质技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审查,由计量司批准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。)
三、储存管理方法
1.长期稳定性是在规定的存储条件下,在较长周期内定期进行稳定性评估。短期稳定性也叫运输稳定性,在模拟运输的高温条件下短期测试稳定性。
2.常见的存储条件有:
1) 常温保存:阴凉干燥处,适用于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产品。
2) +4度冷藏:常温下不是很稳定的物质,保存于冰箱冷藏室。
3) -20度冷冻:化学性质不稳定,常温下容易分解的物质。
4) -80度保存: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等
3.开瓶前,厂家保证,标准物质的有效期开瓶前有效。开瓶后,厂家一般不保证,开瓶后由于不可控因素增加,标准物质有可能会产生不稳定的情况,需要做标准品稳定性监测,即标准品的期间核查
4.一般来说,标准物质在密闭的容器中保存时,稳定期限较长,反映了标准物质的保存期限,在反复开启容器使用时,其稳定性会缩短,反映了标准物质的使用期限,应在规定的储存或使用条件下,定期对特定特性量值的稳定性测试。标准品首次使用、无法获得可靠有效期的可安排稳定性监测,按照先密后疏的原则,在有效期内,应有多个时间间隔的监测数据来预测有效期。再次使用时,可根据预测有效期进行核查,核查频率可降低至1次。当发现储存不当或怀疑污染时应及时增加核查频次。当标准物质有多个待定特性量值时,应选择那些易变的和有代表性的特定特性量值进行稳定性检测。标准物质的使用期,即打开瓶后标准物质的稳定期限,由于开瓶后不稳定因素增加,需要使用方对标准物质的使用期进行检测核查,以保证数据准确性,被定义为期间核查。经过期间核查的检测后,该期间核查数据可沿用于新批次标准品,对于新批次标准品,不再需要做期间核查(前提是储存环境、包装形式一致)。也可向供应商购买《使用期监测报告》,该报告规定了某一特定标准品开瓶后,于特定包装、特定环境下存放的使用期限,实验室可经过一次核查确认后直接使用。